求职者的“软实力”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实习背景也成了HR筛选时的重中之重。
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HR,用我的行业经验来告诉你实习真正能带来的是什么,分辨哪些才是有含金量的实习项目,以及一些实习和简历方面存在误区。
当你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、喜欢什么工作的时候,先去锻炼下,积累点社会经验是尤其有用的,至少你可以知道什么不适合自己。
但是,千万不要秉着这个观点,打发自己去随意找个地方实践,要学会分辨和杜绝垃圾实习经验。
但是一个最简单基础的问题就难住了他:“你的这些实习,和我们行业有什么关系吗?” 暂凭实习经历来看,并不是很匹配他所申请的岗位。
其实这也是大多数求职者面临的一个问题,“为什么别人的实习经历没我多,却能找到不错的工作,是因为运气好么?”
问题的答案很简单,最根本的原因,不是实习经历的多少,也不是累积的实习时间长短,而是实习的匹配度和含金量。
如果他应聘的是一家经营游戏业务的公司,那他的回答才会是一个加分项。
所以,为了保证招聘效率,一般来说HR看求职者的简历都是一扫而过。
尤其是那些名企大厂,本身并不缺少应聘者,通常前来投简历求职的人数比实际需求多得多,这些企业的HR看一份简历都用不了1分钟。
有些应聘者看得出来实习经历非常丰富,简历内容涵盖了不同行业,不同公司。
可是在HR眼里,这些实习经历组合起来,虽然会显得你大学过得比较充实,但是也会显得你目的性不强,或者说“实习之间毫无关联,并没有亮点和重点,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干嘛,那么你是真心想进入这个行业吗?”
虽然我也能体会初出茅庐者的心态,毕竟也曾经从这个阶段过来。可能你是真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,所以找了几份不同种类的实习去体验一下。
术业有专攻,在简历上你应该表现出目的性,在简历上最显眼的地方写上相关的实习经历,要明白「活不在多,在精」的重要性。
Part 03
所以,你需要明确你想到得到什么,带着这样的目的性去筛选实习项目。
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收费实习的项目,只能说鱼龙混杂。以下几个方面先帮助大家判断和识别一下:
也许有的在校学生不以为然,但是实习的真实性能从根本上决定你的实习质量。
现在市面上有些培训机构号称可以把你弄进某某名企,但是实际上带队的导师可能只是一位比你资历高不了多少的学姐or学长。
一般一个正规的企业,你入职的时候,一定会有一个企业邮箱,你的入职信息也会被录入公司系统。
当实习结束,大家如果想要更换另一家公司效力,之前实习的公司是否支持背景调查,这也多多少少关乎到了求职者的未来职业发展。
其次,这家公司是否是正式注册的公司,是否有注册信息和WSIB保险。
这里提醒大家还是要留个心眼,如果你每天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小组里的同事,接触不到除此以外的任何人,那么这项实习的和学校里的小组作业并没有什么区别了。
一份实习所要要完成的工作,不应该像是培训或者演习,对于最后的方案好与坏不做过多的要求。
但在实际操作中,针对手头上所做的事情都会有一个明确的deadline,最后也一定需要有一个可交付性成果。
同样的,实际操作中,工作的性质是不可重复的,同样的一个case并不会反复出现。
归根结底,工作中所处理的内容更应该是为了解决企业当前的问题。
但是在职场里,大家得到的都是当前的实时数据,怎样去分析和管理,怎样去解决实际问题,怎样面对挑战和风险,也是职场里最重要的一课之一。
Part 05
永远不要觉得过早或者没有必要,当HR需要的时候,你得已经做好准备。
毕竟公司招人,并不是评选三好学生,HR的选择依据只会更侧重于应聘者的长处。
作为资深的HR, 一些花钱实习的水分有多大,其实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。试问,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会把重要的项目让实习生来完成吗?
这里并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机构,也有一些是名企资深合作的猎聘公司,他们帮助这些企业把关和筛选优质人才,求职者确实也能通过他们获得一些市面上还未放出来的招聘信息,只不过需要大家用心甄别。
一份优质的实习,是可以从中发掘很多东西。世界也确实在告诉你术业有专攻,没有本事你就真的揽不了瓷器活。
不过,有的实习可能不会有太多物质上的报酬,但是它能带着你了解你从未涉足的领域,从现有的认知当中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。